美日首脑会谈中国成焦点 部分表态触及中方红线
主持人:4月16日,日本首相菅义伟与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举行了首次面对面会谈。在美日首脑会谈中,双方各有算盘,而中国则成为“主导性议题”,依托美日同盟共同维持对华遏制与威慑成为双方共识。会谈联合声明中发表了一系列涉华消极言论,实质干涉中国内政。美日首脑会谈及相关高层战略动态,反映了双方对华政策消极性的增长,并将进一步冲击中美、中日关系。就此问题,我们来连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综合战略研究室副主任卢昊。
卢昊:此次美日首脑会谈,是拜登上台后美日高层一系列“战略互动”的阶段性“高潮”。此前美日外长与防长已举行“2+2”会谈。美日还牵头推动美日印澳四国首脑首次视频会谈,作出进一步共推“印太战略”态势。在特朗普时期,美日同盟摩擦因素凸显,不确定性大幅增加。拜登上台后宣示重视同盟、调整亚太战略布局,并期望再度发挥日本所谓“战略价值”。菅义伟政权企图借此扭转美日关系不利走势,重建对美高层协调渠道,“锁定”美国对日战略支持,同时也期望借访美强化自身在国内的政治基础,挽回支持率下滑态势。美日此次首脑会谈除了为下一阶段双边关系“稳盘定向”外,对各自国内作“政治秀”的意图也非常明确。
主持人:基于美日各自对外战略方针,在此轮高层战略互动中,中国“毫不意外”地成为焦点。您对此如何看?
卢昊:在中美权力转移加速、战略博弈长期化背景下,拜登政府总体上维持了此前美国对华战略竞争路线,持续在军事安全、经济技术、意识形态等多条战线加码政策,联络多方、发挥同盟体系围堵中方。日本政府除了受美对华竞争战略“裹挟”之外,自身对华战略心理亦趋向脆弱敏感,日益担心在多领域“受制于华”,依托美西方体系加强对华制衡政策的主动意识有所增强。尽管菅义伟政权未改变“对华协调”公开口径,但其实质政策明显倾向美方,将重心放在巩固同盟、制衡中方上。这一时期,日本对华政策消极性、破坏性虽不及美国及部分西方国家,但相比此前出现上升却是不争事实。
此次美日联合声明中充斥了较多消极性涉华表态。如重申承认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并就台湾问题表示所谓“关切”,要求“和平解决”,这是自1969年尼克松与佐藤荣作会谈以来,美日首脑会谈公报中首次出现台湾相关内容。声明还声称反对在东海试图“单方面现状改变”的做法及中国在南海的“非法海洋权益主张”,并对中国香港及新疆事务横加污蔑、指责。这些表态已经触及中国红线。美日应意识到,中方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意志是不容置疑的,任何挑衅“一个中国原则”、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都将被挫败。
美日声称要在周边特别是印太地区推广自由开放等价值观,但讽刺的是,美日首脑会谈的以上表态,包括声称共推“印太战略”制衡中方,在供应链领域协调摆脱对华依赖等政策,从中长期看不仅缺乏可实行性与可持续性,也完全不具备美日所声称的“自由开放”等积极价值,相反却在刻意制造紧张、分裂与对抗,与地区和平发展大势明显相悖。
主持人:谢谢卢昊!日本主动附从美国制衡中方,则完全违背了此前中日领导人达成的“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及“化竞争为协调”的精神。对于日方而言,摒弃冷战对抗思维,与中方重新携手,推动双边关系稳定和建设性发展,才是对己有利、也有益于各方特别是本地区发展的选择。
(卢昊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综合战略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中国網日本語版(チャイナネット)」2021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