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读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迎接“经济转型阵痛期”的新挑战
日中经济协会研究部长 高见泽学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3月5日召开。开幕会上,按照惯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了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欧美地区,掀起了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的浪潮,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国国内产能过剩等结构性问题虽然得到了持续性改善,但是困难依然存在。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愈加复杂的情况下,维护国内经济稳定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使命。
中国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的宏观、微观政策措施,推动中国经济实现了6.7%的增长。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可说是政府工作的一大成就。治理中国这样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在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还能实现一定的经济增长,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我衷心表示钦佩。
在政府工作报告的工作计划部分,我们可以看到2017年中国将会在经济领域采取哪些举措。报告中强调,今年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中国将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如何应对新常态,也许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常态的特点,我认为可以用“融合”一个词来概括。经济政策方面是宏观、微观的融合,产业方面是不同性质产业的融合,地理意义上则是广袤地域的融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层面的国境概念日趋模糊,经济规模的扩大带来产业链的复杂交错联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跨越时空联系在一起。在单一行业内进行调整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以往制定经济政策时,以欧美既有的经济理论为指导,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在考虑各国不同国情的基础上,发挥后发优势,就可以创立自己的发展模式。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变,第二产业中的轻工业向材料产业、继而向设备制造业转型,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发达国家致力于转变产业结构,利用科技进步实现了向高度成熟、高效率社会的进化。但是,在从第三产业向第四产业过渡的产业革命即将到来的今天,贴合现状创造出新的发展模式并不容易。通信信息技术的进步带来的信息化社会是谁也未曾经历过的,创造新的发展模式需要非常丰富的想象力。这不只是中国一个国家面临的问题,而是全人类共同的课题。
中国政府将2017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5%左右。虽然速度有所放缓,但是经济政策的基本方针没有改变,即在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金融政策维持一定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和对外开放推进结构调整。这表明了中国政府运用以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直面新挑战的意志。
迎接新挑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列举了深化改革、释放内需、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等9方面的重点工作。尽管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问题,但这就好像孕育新的生命,为了享受新生命诞生的幸福,当前需要忍受“阵痛”。
「中国網日本語版(チャイナネット)」 2017年3月7日